《我在美国读高中》一书简介

2012年9月初,由刘力明博士的女儿刘婷娜与刘力明博士合作所著的《我在美国读高中-哈佛女孩刘婷娜成长手册》已在中国出版。这本书为广大的读者展现了作者的成长道路,提供了如何培养自己全面发展,为进入理想大学创造条件的成功经验,可以供众多家长和学生借鉴。同时,这本书也进一步证实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刘力明博士把这种成功的教育方式总结为马式教育,一种集服务型,引导型,辅助型家庭教育为一体的教育理念,为广大家长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家庭教育模式,与时下流行的“狼爸”、“虎妈”教育模式形成鲜明比照。腾讯微博于2012年10月26日邀请作者及其父母做客微访谈。《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等媒体都为此书作了报道或连载。

导语
如《我在美国读高中:哈佛女孩刘婷娜成长手册》所述,作者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带着她们两姐妹去参观哈佛、麻省理工、耶鲁等名校。祖父母首先让孩子产生了上哈佛的梦想,然后父母进一步帮助孩子为此梦想而努力。在父母“马式教育”的影响下,在潜移默化之间,当作者上高中的时候,哈佛梦已经成了作者自身的梦。于是作者积极寻求自身发展的机会,作出孜孜不倦的努力,培养信心、耐心和恒心,磨炼坚韧的毅力,增强自信和坚持。

内容提要
《我在美国读高中(哈佛女孩刘婷娜 成长手册)》内容提要:本书是一本由哈佛优秀毕业生刘婷娜撰写的自传性质的留学励志书,它以作者的高中生活为主线,讲述其在课外活动、实际学业、竞争性项目、申请大学历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和遭遇的困难。通过展现成功的教育案例,本书进一步提炼出“马式教育”的新颖教育体系,强调在引导孩子的基础上,加强与孩子间的沟通互动,与时下流行的“狼爸”、“虎妈”教育模式形成比照,可供广大家长、学生参考、反思和借鉴。

媒体推荐
培养一个优秀的全面发展的孩子要从家庭教育开始。父母的关爱、期望、引导、支持和理解是教育好孩子的关健。本书描 述的作者成长实例展现了“马式教育”的效果,也可给家长们一个启迪,那就是尽管目前中国素质教育的社会环境受诸多条件的限制,但只要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能 平衡好对孩子的期望、关爱、引导和支持,更多的全面发展的优秀孩子就会涌现出来。
——张永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环球雅思留学规划院首席规划师

过犹不及,在子女教育引导上这一规律也是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问题的关键落在度的把握上,如何引导孩子确立正确的目标,之后家长又怎样用自己的力量和资源 送孩子一程?这是“马式教育”原则的殊胜之处,《我在美国读高中:哈佛女孩刘婷娜成长手册》给读者提供了机会去探究这个度,让家长在进退之间如何把握好对 孩子的指导。
——平章《去美国读中学》作者

《我在美国读高中-哈佛女孩刘婷娜成长手册》
目录
前言:我自己的故事
第一部分 梦舟启航

  1. 最早的老师
  2. 责任是一种自信
  3. 哈佛梦从高中的第一天开始

第二部分 课外活动:个人能力的摇篮

  1. 在“年轻人的美国”中练就演讲能力
  2. 在学生选举中收获谦逊和人缘
  3. 领导才能提升个人品质
  4. 校外工作助力自我成长
  5. 音符与热情共舞
  6. 汗水和毅力齐飞

第三部分 高中学业:迈向哈佛的航标

  1. 采用高效方法过好课程关
  2. 培养正确心态过好压力关
  3. 进行刻苦训练过好考试关

第四部分 竞争性项目:拓竟视野的梦剧场

  1. 没有最强,只有更强
  2. 迎接未知的挑战
  3. “近视眼”的恩赐
  4. 寻师遇挫折
  5. 决心、恒心和耐心
  6. 酒香也怕巷子深

第五部分 申请大学:梦圆之时

  1. 梦圆前最后的准备
  2. 愉快的面试
  3. “为了婷婷顺利进入哈佛,干杯!”

第六部分 毕业前的科研成果:收获季节

  1. 与“诺贝尔奖”亲密接触
  2. EQ大考验
  3. 吃一堑,长一智
  4. 太空留名耀星瀚

第七部分 穿越高中:我的毕业致辞
后记:回眸学海
马式教育理念(刘力明)

  1. 马式教育:用马的方式教育孩子
  2. 内核:让孩子既聪明又快乐
  3. 观点之一:起跑线上的输赢并不重要
  4. 观点之二:就该让孩子争取上名牌大学
  5. 方法之一:使优秀成为习惯
  6. 方法之二:以兴趣引领教育
  7. 方法之三:培养自信与坚持
  8. 方法之四:开发创造力潜能
  9. 方法之五:打造领导才能
  10. 方法之六: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

终极PK:马式教育与“狼爸”、“虎妈”(刘力明)

哈佛大学图书馆

前言1(温元凯,提议恢复高考第一人,中国科技大学前化学系主任,北京南洋林德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

从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至今,35年过去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已走到了34个年头。

我并不赞同“改革开放最大的失败是教育”,但是中国教育显然缺乏改变的勇气和胸怀。市场经济和计划生育政策使中国教育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35年后,又一次十字路口的艰难抉择不可避免。

“中国崛起”有目共睹,但不包括教育。教育改革的成就远不能和经济发展同日而语。我们如何帮助我们的孩子提高综合素质?我们如何帮助孩子培养学习兴趣、独立思考、创新思维、自信心和坚持的毅力?我们的孩子怎样才能在国际水平的竞争中胜出?我们的下一代,我们未来的领袖们会在未来的世界舞台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下一个未来在哪里?在教育!只有优秀的中国人,才能让中国优秀。

走出国门,送孩子到大师云集的世界名校是我们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之一。留在国内,从家庭教育开始来培养新一代全面发展的优秀孩子也是我们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之一。两者紧密相关、互相促进、相辅相成。世界名校有着先进的教育资源和优良的教育氛围,这有助于培养出有国际视野的先进人才。此外,世界名校录取条件很高,这就要求孩子们在申请世界名校之前就得创造条件,努力学习,提高各方面的能力。由此,为了能帮助孩子达到世界名校的要求,家长就得从家庭教育开始,努力培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让他们能成长为综合素质高且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教育是没有国界的,在《我在美国读高中:哈佛女孩刘婷娜成长手册》一书中,作者刘婷娜就是这样一个优秀人才。作者的父母刘力明和张思珍都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埋没的人才。由于恢复高考,一直没有机会上高中的刘力明才有机会走进中山大学,继而走出国门拿到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学位。刘力明和张思珍用“马”的方式来培养教育两个女儿,既对她们寄予很高的要求和期望,又对她们提供无微不至的关爱和支持,从而协助两个女儿双双走进哈佛校门,以高等荣誉优秀生的身份从哈佛毕业。哈佛女孩刘婷娜在本书中生动详细地记载了她在高中时的成长经历,包括她如何在各项不同的课外活动中磨练自己的个人能力,如何处理好高中学业的课程关、压力关和考试关,如何在不同的竞争性项目中扩展视野,如何申请大学,以及如何在地区、全美和全球范围内的高中生科研成果大赛中赢得大奖等等。正如刘婷娜所说,高中年代刺激、美妙、充满挑战,但同时也充满回报。

对学生和家长来说,不管你是有志于走出国门留学,还是准备留在国内拼搏,这本书都会是一本极佳的人时指南和学业参考书。它告诉了我们,一个普通家长怎样帮助孩子提高能力进入世界名校,一个平凡学生又是怎样通过主动寻找机遇达成锻炼和发展自我的终极目标。

我期待着越来越多的孩子会成长为优秀的、具有国际视野且全面发展的人才。

前言2(雅思环球教育集团总裁张永琪)

我曾经说过,当一个人呱呱坠地时,一场梦便开始了。在寻梦和追梦的过程中,也就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人总会遇到这样 那样的机会。但是,绝大多数的梦都会被现实无情地埋没。梦想的道路,不可能是阳光坦途;成长的风帆,也绝不可能一下子把你带到成功的彼岸。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生阅历的增长,梦想会逐渐成形。到那个时候,人便会为了这样一个成形的梦想而矢志不渝地奋斗;而那个梦想,就会成为他一生的事业。

我也曾经说过,年轻人想要成就自己的事业其实很简单:注意培养自己的韧劲,从小事做起,加强性格中的执著成分,增强执行力。性格决定命运,习惯决定人生,这是有道理的。然而,这些也并非不能改变。一个人只要有意识地训练和培养其中有益的部分,就能逐渐脱胎换骨,从此走上一条充满奇遇的康庄大道。
如 《我在美国读高中:哈佛女孩刘婷娜成长手册》所述,作者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带着她们两姐妹去参观哈佛、麻省理工、耶鲁等名校。祖父母首先让孩子产生 了上哈佛的梦想,然后父母进一步帮助孩子为此梦想而努力。在父母“马式教育”的影响下,在潜移默化之间,当作者上高中的时候,哈佛梦已经成了作者自身的 梦。于是作者积极寻求自身发展的机会,作出孜孜不倦的努力,培养信心、耐心和恒心,磨炼坚韧的毅力,增强自信和坚持。

在这个追梦 过程中,作者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也加强了。因而,在申请大学的时候,她顺理成章地实现了梦想,进入了啥佛。但事情并不就此而止,在实现上哈佛 的梦想以后,作者发现,她在追求哈佛梦过程中所做的一切已经让她形成了一种追求卓越的习惯。而她这种追求卓越的习惯使她在诸多科研成果大赛中屡获大奖,也助她后来成为哈佛最优秀的毕业生之一。而且,作者这种追求卓越的习惯也将继续促使她开始新一轮的追梦之旅。于是,作者就能够继续期待着追梦过程中的曲折精彩,也能够继续期待着享受实现新一轮梦想后的喜悦。

无论从文采、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或参考借鉴价值等方面考量,这本书都会是一本值得反复细味的好书。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当然,学会竞选仅仅是通往目标的一个过程。通过竞选成为学生领导人的真正目标是培养和锻炼领导才能。

因为我想当学生领导人,所以我对参与各项学生活动很有兴趣,而长期参加各项活动让我对俱乐部的里里外外都有了很深的了解。我在参加活动和了解俱乐部的过程中 培养和锻炼了领导能力,最终也就自然地成为学生领导人,而成为学生领导人后又有助于了解俱乐部的内部运行机制,也就更让我对各项学生活动充满兴趣。

我一开始曾在校报和JsA中担当过职务,但职位都是属于低级的,工作也很繁琐。十年级时。我当上了创造性写作俱乐部的高层领导。我那时就觉得我在担当底层领导时学到的经验特别有用。

当我刚加入创造性写作俱乐部时,发现这俱乐部正处于休眠状态。这俱乐部没有学生组织该有的各级领导结构,也几乎没有什么正规的活动。其实,该俱乐部只有三个 爱好写作的高年级学生在那里维持。他们偶然开开会,开会也是漫无目的的漫谈。就连学校每半年一次举行的课外活动俱乐部介绍会,三位中也没人去趁机发展新会 员。我之所以发现并加入这创造性写作俱乐部,那仅仅是因为我是一个写作爱好者。在刚上十年级时,我有不少空余的时间,我自己主动寻找从而发现了这个俱乐 部,于是参加了他们那学年的第一次会议。

尽管我是新成员,但因为这个俱乐部的人很少,三位元老对我也就特别好,一点也不欺生,一开始就把 我当老朋友看待,就好像我是这个俱乐部的老成员一样。这样的场合让我感觉到很亲密,也就可以很随便地问问题。听完三位元老介绍他们的作品以及作品欣赏结束 后,在会成员开始了随和的漫谈。我决定试一试我的想法。尽管我紧张,心跳加速,但我尽量抑制住紧张而像若无其事般开口。

“嗨!我有一个主意,要不我们也像其他学生组织那样,选举出各位俱乐部领导成员吧!”

那三位元老愣了。停顿了一下,一位开口了:“我们试过了,没什么变化。唯一不同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官衔。”

但指导老师也说话了:“不过,婷娜的主意是不错的。有了一个规范的组织结构,那对开展俱乐部活动会是有利的。”

我继续努力:“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责任范围,那我们做起事来会更有效率。”

终于,三位元老中的白女孩凯伦说话了:“我倒不在乎有没有头衔,但其实当个官也不错嘛。”说完她就笑了。另外两位元老也同意了。

我们当场商定好俱乐部的各位头衔,然后每人做了简短的表态演说,接着是无记名投票。结果,参加竞选的每一个人都当选了。我和凯伦都当选为俱乐部副主席。我真是乐透了。我刚刚加入这创造性写作俱乐部,就一下子当上了俱乐部副主席。这简直是一步登天啊!

当上俱乐部副主席了,我那从学校校报和JsA当底层干部时学来的经验也就立刻派上用场了。以前参加学校校报和JsA的各类活动时,尽管我仅是底层干部,我已经熟悉高层领导如何计划活动、设计活动内容、安排时间、分配任务给各位底层干部等。

随着我们的宣传,再加上充实的活动内容,我们的创造性写作俱乐部成员数目迅速增加。我们的信心越来越强了,创作新招也越来越多了。在一次学习讲座讨论期间, 三位元老之一向大家提出了建议:我们要创立一份文学杂志,杂志上将刊登各会员的作品。我立即响应这建议,并动员各会员拿出作品,有诗,有画,有小故事,有 照片等等,再运用我在校报工作中学来的排版技术。一份像模像样的由我们创造性写作俱乐部出版、在校内流通的文学杂志就正式出场了。

很快,一年就过去了。三位元老毕业了,我成了十一年级生,我被会员们选举为创造性写作俱乐部的主席。会员数目由最初的六人增加到十多人了。又过了一年,到我十二年级连任该俱乐部主席时,我们的会员数目已经增加了七倍。
我终于让这个原来休眠的创造性写作俱乐部复苏并繁荣兴旺了!

在我成为学校创造性写作俱乐部最高领导的同时,我在其他学生组织里的领导地位也一级级上升。

到十二年级时,我在学校校报担任第三把手的编辑,第一把手主编和第二把手编辑则由两位特别投入且志在新闻界发展的学生担当。在JSA辩论俱乐部,我是奥新宁 高中学校分部的副主席,为本学校的活动担当责任。另一方面,我还是全JSA东北州发展部主管,指导和帮助美国东北部七个州的高中生在他们所在的高中创立 JsA辩论俱乐部分部。

我喜欢做学生俱乐部里的领导。与一般俱乐部成员不同,作为领导,我知道整个俱乐部的方向,也知道计划中的每项活动及时间安排等。P17-P19


法律声明 | 版权所有 | 信息资源 | 博客
地址:深圳市罗湖区文锦中路 1013号朝花大厦南楼 8楼
Copyright © 2010-2025 莱思常春藤教育机构(LYTS Ivy Associates, LLC)All Rights Reserved